资讯动态

浓密机日常维护技巧:5 个步骤延长耙架、轴承使用寿命

发布时间:2025-11-17 09:23:41 信息来源: 阅读次数: 12 次

浓密机作为固液分离的核心设备(广泛应用于采矿厂煤浆浓缩、化工厂污泥处理和污水处理厂泥水分离),其耙架承担底流(浓缩后的固体颗粒)的刮削、轴承驱动耙架旋转的关键功能。在长期运行中,耙架容易因矿泥沉积和应力不均匀而变形,轴承容易因煤浆腐蚀和润化故障而损坏。科学的日常维护可以有效地减少故障,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。以下通过 5 个核心步骤,详解针对性维护技巧:


一、步骤 1:每日检查-及时发现初期隐患

日常检查是预防故障的基础,需要聚焦耙架的工作状态和轴承的工作参数,防止小问题扩大:

耙架检查要点:

观察耙架的旋转轨迹:站在密集机器的侧面,看耙架的旋转是否稳定(没有明显的卡屏、偏移或“扫边”现象,即耙齿不会摩擦槽体外壁)。如果发生偏移,可能是耙架变形或底部泥浆不均匀,需要关闭并清洁,然后再次校正;

检查耙齿和刮刀:检查耙齿是否断裂或损坏(齿尖磨损率不超过原始长度) 1/5,否则刮泥效率会降低),刮刀是否贴合槽底(缝隙)≤10mm,过大容易造成底流残留沉积),发现损坏及时更换备用件;

监测负载变化:通过控制箱检查耙架永磁电机电流(记录空载和负载电流值),如果电流突然升高超过10%,可能是耙架下积泥过厚或卡入异物(如金属块、大块矿石),需要关机调查。

轴承检查要点:

接触轴承座温度:用手背轻轻接触轴承座(防止烫伤的非运行部件),正常温度应为≤环境温度   30℃(如环境轴承座温度在25℃以下,不得超过25℃如果温度过高(超过55℃), 60℃),可能是润化不足或轴承内部损坏;

听轴承运行声:借助听诊器接近轴承座,正常运行时均匀“嗡嗡”,无尖锐异响(如“吱吱”声润滑不良,“咔嗒”声可能是球磨损或异物进入)。;

检查密封状态:检查轴承座防尘盖是否有煤浆泄漏(密封处无明显湿冷痕迹或矿泥沉积)。如果发生泄漏,应拧紧密封螺栓或更换密封圈,以避免煤浆侵入腐蚀轴承。


二、步骤 2:定期清洗-减少矿泥腐蚀和沉积

粘接矿泥会增加耙架的负荷,堵塞轴承密封,需要按周期清理关键部位:

耙架清洗方法:

每日停机后清洗:密集机器停机后(如夜班结束后),使用高压水枪(压力) 0.3-0.5MPa,枪口距耙架 30-50cm)清洁耙架表面、耙齿和刮刀上残留的矿泥,特别注意耙架连接处(如耙臂与主轴焊点)的泥浆,避免应力集中引起的长期沉积;

每周快速清洗:如果处理高粘度煤浆(如采矿厂铁精矿浆),每周关机一次,用刮刀手动清洁粘在耙架底部的壳状矿泥(防止锤子敲击,避免耙架变形)。清洁后,检查耙架结构是否完整。

轴承清洗技巧:

每月清洁密封腔:拆下轴承座外侧的防尘盖,用棉布蘸中性洗涤剂(如洗涤剂加水)擦洗密封腔内部,去除残留的润滑脂和矿泥杂质,清洁后晾干,再次涂抹密封脂(如锂基密封脂);

防止水浸清洗:清洗轴承周围时,用塑料布覆盖轴承座,避免高压水枪照射造成水分渗透。如果不小心进入水中,需要拆卸轴承座以排出储水并更换润滑脂。


三、步骤 3:润化维护-保证轴承顺利运行-保证轴承顺利运行-

轴承润滑是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,应根据工况选择合适的润滑脂,控制加注频率和用量:

润滑脂的选择:

常规工况(处理一般煤浆,环境温度- 10℃-40℃):选用锂基润滑脂(型号) 3#,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磨性);

极端条件(高湿度、多煤浆粉尘或温度>40℃):选用极压锂基润滑脂或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,增强抗负荷和抗高温能力,防止润滑脂变软流失。

注释操作要点:

注释周期:每日运行 8 小时浓密机,轴承润滑脂每15天加注 1次;24 每小时连续运行的设备, 7 天加注 1次;

注入控制:通过轴承座上的黄油嘴注入,每次注入的润滑脂应从轴承座间隙轻微溢出(约为轴承内部空间) 1/2-2/3),过多会导致轴承温度升高,过少会导致润化不足;

填充前准备:填充前清洁黄油嘴(用棉布擦拭表面泥浆),防止杂质随润滑脂进入轴承内部,填充后旋转耙架 2-3圈,确保润滑脂均匀分布。


四、步骤 4:精确调整-提升耙架的应力和轴承间隙

长期运行容易造成耙架变形,轴承间隙增大,需要定期调整以恢复最佳状态:

耙架调节技巧:

平整度校正:将水平仪放在耙架主轴端(非旋转位置),检查主轴平整度(误差)≤0.1mm/m),如果倾斜,松开耙架和主轴之间的连接螺栓,在低侧垫上薄金属垫片(薄厚) 0.1-0.5mm),调整后再次拧紧螺栓,确保耙架旋转时受力均匀;

耙速适配调整:耙架转速根据底流浓度进行调整(如浓度升高时,适当调整转速,从 1r/min降至 0.5r/min,降低耙架负荷),通过控制箱调整变频器参数,防止耙架因转速过高而过载变形。

轴承间隙调节:

检查间隙:每 3个月用塞尺检查轴承的径向间隙(滚动轴承的正常间隙为 0.02-0.05mm) 0.1mm,轴承需要更换(防止轴颈磨损引起的正常使用);

预紧力调整:对于圆锥滚子轴承,通过调整轴承座端盖螺栓的拧紧力矩(如根据设备说明书的要求, M16 螺栓力矩为 80-100N・m),控制轴承的预紧力,防止间隙过大或过小(过紧会增加摩擦发热,过松容易引起轴向晃动)。


五、步骤 5:定期检查-评估零件的消耗和使用寿命

除日常维护外,还需要按周期进行专业检查,提前计划更换零件,防止突发故障:

耙架检查(每 6 个月 1次):

结构强度检查: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查耙架主梁和耙臂的厚度(磨损率不得超过原始厚度) 10%,否则强度不足容易断裂),重点检查焊接位置(无裂纹、脱焊,可通过渗透检测确定);

变形测量:用激光测距仪测量耙架旋转时的最大径向跳动(不超过) 5mm),如果跳动过大,需要进行校正(例如,用千斤顶轻微的顶压变形位置,配合加热(≤200℃)复位,不要过度校准造成二次变形)。

轴承检测(每 3个月 1次):

振动检测:用振动分析仪检测轴承振动值(加速度)≤10mm/s²,速率≤2.8mm/s),如果振动超过标准,结合温度、声音确定是否有内部损伤;

油样分析:对于大型浓密机的轴承(如直径)>100mm),定期抽取润滑脂样品,观察是否有金属残渣(用磁铁吸附检查,如有残渣,说明轴承内部磨损严重,需要立即更换)。


六、维护中的注意事项

安全操作优先:

维修前必须断开浓密机电源,悬挂“维修期间”警示标志,防止误启动;

进入密集机槽内部清洗(如深度清洗耙架)时,需要通风(避免有害气体积聚),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,并有专人监控。

记录和追溯:

建立维护账单,记录每次检查的电流、温度和润化情况,以及零件更换时间(如轴承更换日期和耙齿更换数量),便于分析消耗规律,提前制定零件采购计划。

适应工况调整:

如果处理过的煤浆成分发生变化(如粒度变细、粘度增加),维护频率应适当调整(如增加清洁次数和缩短润化周期),以防止因工况变化而加速零件消耗。


通过以上 5 个步骤的规范维护,都能有效地减少耙架变形、轴承磨损等问题,延长耙架的使用寿命轴承的使用寿命增加30%-50% 浓密机故障停机时间为20%-30%,保证了固液分离过程的稳定运行。